编者按:一个书香浓郁的学校必定有一个爱阅读的校长,一个爱阅读的校长必定影响和造就一个书香校园。近年来,我县第五实验小学校长李军涛在大力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同时,致力开展校园大阅读推广活动,让校园的书香氛围更加浓郁。他热爱阅读且喜欢购买和收藏图书,他享受着每一个可以沉浸一本好书的时光,也感念着阅读给予他的精神启示和行动力量。李军涛的校园大阅读推广,提升了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,也给了学生们诗和远方。因为这份热爱、这份承诺、这份期待,李军涛在坚持常年阅读的基础上,还坚持写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,他用自己的阅读理念和行动,去影响和带动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阅读和写作,并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。(县教育局综合科)

品味阅读的力量
李军涛
自2022年12月初,国家放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,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很多人都经历了发烧、咽喉疼痛、咳嗽、四肢酸痛等病症的折磨。也许我就是人们所传言的“天选打工人”,竟然逃过了这一劫,但刚刚步入2023年,年老体弱的老母亲没有我那么幸运。在陪伴老人家治病恢复的间隙,我用心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《我的阅读观》。这是朱教授关于阅读的经典著作,全书分五个篇章,阐述了他的阅读观,从这本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阅读的力量。
在这本书的代序《改变,从阅读开始》中,朱永新教授饱含激情地写道:“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”、“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”、“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”、“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家园”。他在推广新教育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了这样一个阅读理念:共读共写共同生活。这就是朱永新教授的阅读观。
(一)阅读滋润心灵
从整本书中,不难看出朱永新教授从个人、民族、学校、城市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。从个人而言,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,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。书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:通过阅读,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,但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;通过阅读,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,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味和气象,有些人相貌平平,但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,令人如沐春风,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,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;通过阅读,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,但一定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,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;通过阅读,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欣赏无限的美景,体验精彩人生。就个人成长而言,从书中汲取知识是亘古不变的真理!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,朱永新教授推崇的不是网络阅读,而是书籍阅读,网络上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、广告和娱乐的内容,对个人思想发展而言,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,就像一个金字塔,它是精神和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,只有通过书籍阅读,我们每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通往“金字塔”之巅。
(二)阅读的力量
对于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而言,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和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,占美国总人口2%——3%的犹太人约有一半;全美名牌大学教授中,犹太人占三分之一;全美律师中,犹太人占四分之一;美国的百万富翁中,犹太人占三分之一……犹太人嗜书如命,将阅读置于很高的地位: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;在以色列,平均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;犹太人会在书上涂一层蜂蜜,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,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……
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?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祖国,到处流浪,寄人篱下的民族,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?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?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、崇尚读书息息相关。2007年全国两会上,作为全国政协常委的朱永新提交了一份提案,将孔子诞辰日,即每年9月28日设为“国家阅读节”,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,倡导建设“书香校园”“书香家庭”“书香城市”“书香家园”。在提案中朱永新写道:“和世界上其它民族相比,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。”由于国民疏于阅读,远离经典,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、心态浮躁。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于创新的思想,崇拜他思国忧民的胸怀。
(三)敲醒阅读的“闹钟”
阅读对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,凝聚国家民心、振奋民族精神、提高公民素质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佳切入点。
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,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,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提供的书,那就是学校,只要有了书,孩子们就有了阳光,有了成长空间。朱永新教授强调,学校教育最关键的,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,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,如果一个学校将这个问题解决了,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。如果一个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历程中,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,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,这样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。相反,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,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养成了终身学习和阅读的习惯,那他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。一个人的很多习惯和能力养成有关键期,在这个时期如果适当的给予刺激,只要一学习就能培养和掌握,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,再想养成阅读习惯,就很困难。中小学阶段,是一个人一生中阅读的“浪漫期”,是阅读打基础的时期,这个时期的阅读,要结合学校学科学习,系统的阅读文学、科学、社会等领域的优秀书籍,为自己的人生打好精神底色。课本相当于母乳,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,但是,一个只吃母乳的孩子是营养不良的孩子,特别是6个月以后,孩子就需要补充五谷杂粮,补充肉蛋蔬菜。如果学生只读教科书,不读原著经典,也会是一个精神发育不良的人。
“读书滋养底气”,教师不仅仅是园丁,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;教师也不是春蚕,教师的生命应该在四季拔节。教师有自己的喜怒哀乐,有自己的油盐酱醋,他必须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——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人,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。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,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,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,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,只有一流的读书人,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。
朱教授的这些观点使我们对阅读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。但是,这些看似浅显却又深刻的道理,并没有多少人去积极践行。许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,除了阅读几本教材和教参之外,几乎没有读过其他书籍,导致教书育人本领恐慌、精神生活贫乏;学校一切围绕分数转,很少提倡学生读课外书,学校图书馆、阅览室几乎成了摆设;不少孩子的课余时间除了刷题,就是去课外辅导班;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者身处公交车、公众场所,你看到的是一个个全神贯注紧盯手机屏幕的“低头族”,很少会看到聚精会神读书的情景。
(四)共同编织幸福的教育
阅读是一个无比丰富而美丽的世界,在这个世界里,我们读李白、杜甫,背诵屈原、陆游,走进“红楼”,探访“聊斋”,和鲁迅一同“呐喊”“彷徨”,与茅盾一起苦熬“子夜”,读不同的书,你会品尝到不同的滋味,感受不同的快乐,小说里的波澜起伏,散文中的诗情画意……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,还能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美不胜收的窗户。
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,即“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,为落实这一理念,新教育实验策划了“十大行动”,即“营造书香校园”、“师生共写随笔”、“聆听窗外声音”、“培养卓越口才”、“构筑理想课堂”、“建设数码社区”、“推进每月一事”、“缔造完美教室”、“研发卓越课程”、“家校合作共育”,这十大行动皆以阅读为根基,通过倡导“共读共写共同生活”,让读书成为师生正常的生活方式,提高其精神生活的质量。
我认为,个人阅读是“一个人在战斗”,共同阅读是集体智慧的碰撞,是团队精神的体现,当我们共同阅读、相互分享时,我们可以读得更好。俗话说三个臭皮匠,顶个诸葛亮,共同阅读也要发挥“臭皮匠”精神,学会在分享和合作中更充分地从阅读里汲取营养,从而更加智慧。几年来,我一直在思考和期待:假如让全县更多的学校参加新教育实验,让更多的教育者都能接触到新教育实验的理念,或许会有更多的师生们能在书籍的润泽中追求绿色、可持续、全面发展的教育,重构学校精神文化,真正过上“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”。
最后引用一段话,让我们再次品味阅读的力量:
书像睡美人
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,依偎在书架上
等待着我们怀着爱慕
用心灵相拥,用思想相伴
书像好朋友
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
与读者终身相随
用真理为我们指路,用睿智为我们导航
书,是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
让我们从这里出发
去穿越那些伟大的灵魂
去拥抱生命中每一次绽放
(本文由县第五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王敏推荐。)

编辑:县教育局综合科